《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文学 >> 佛教小说 >>

悲欣交集[四]

分享到:

前尘


     弘一大师扬帆而去,留下落寞的丐尊,在湖边彷徨良久,怅然走上归途。
     人生,是如此荒凉……
     因为九华路断,弘公便在浙东云游了两三个月,可惜的是,这时是晚秋,美好的江南,已没有前人诗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情画意。这首诗,正是形容江南佛寺多,山川秀;而这两句诗,又蕴藏着多么浓厚的画中景色!
     等到大师行脚回到温州旧居城下寮关中,已到残冬。过了冬,到一九二六年春天,他有两个计划,第一:是去杭州玉泉寺,整理《华严疏钞》。第二:是江西庐山之行,参加“金光明会道场”(是密宗法会),写经与世人结缘。
     因此,开了春,便从温州乘船到杭州西湖招贤寺,会合他的同参老友弘伞法师。
   
     这一向,弘公的身体似乎有异乎寻常的健康,精神也显充沛。当他二月中旬到玉泉寺,便着手整理《华严疏钞》。这部前人的疏注,充满着佛学的无尽知识,但是由于它的复杂,所以也就显得繁乱、缺乏条理。由于前人写书,不分段,不标点,后人读起来,也就如入五里雾中。
     于是弘公便对它加以厘订、修补、校点……也正因为,这是佛门一部丰富的巨著,如果不整理,便会因为它的芜杂而埋没它的光辉,所以,他要把这部书的精神发掘出来。
     当他移居到这里,有两个多月,他的老朋友、学生们,又闻风而来了。
     首先,是夏丐尊、丰子恺,接到他的信,他们同时从上海会集,到杭州来。而丰子恺于六年前去日本后,一直没有和弘公见面。
     他们获得弘一法师到杭州的消息,坐车到杭州已是万家灯火,满天星辰。
     他们当晚便住到西湖边的一家小旅舍里,第二天七时,便坐着黄包车,到玉泉寺。当这两个人进了山门,穿过大殿,便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的和尚出来。这位和尚的面容,极仿佛八尺高的立身佛像,眼帘低垂,面容丰满,脸色呈珠黄色,一脸慈悲的气氛。
     “阿弥陀佛,夏居士!啊,丰居士”原来他们是九年前,弘公出家时,便相识的。
     “弘伞法师您好!”子恺说:“我们九年不见了!”
     原来这位便是自号“招贤老人”的弘伞法师。
     “请坐吧!——要看弘一法师吗?”
     他们同时谦虚地说了声“是”。
     “弘师在白天是闭门念佛、写经,只有送饭的人,才能出入他的房间,下午五点以后见客……”
     “哦?”子恺有点失望。
     “那么我们五点在这里山门口会面吧,子恺!”丐尊说。
     于是,他们便坐了片刻,与弘伞法师扯了些旧话,便搭车到杭州城里。在一家饭店吃饭以后,分途拜访他们的朋友。当那位年轻的后辈丰仁带着三个朋友在五点钟赶到玉泉寺门前时,弘一大师已与老友夏丐尊对坐在山门的石凳上聊天了。
     弘公一看薪传的弟子丰子恺到了,便立起身来,带着无限的欢欣,说:“子恺!我们到客房里坐……”
     弘公说着,便领着这两位生平得意的知己与学生,与几位来访者,走进寺门,进入一间摆设简单的客房。大家坐下,那一瞬间,寂寞无言。片刻以后,才由丐尊打破了沉寂。
     “啊,法师!这几位都是子恺的朋友,要来看看您。”
     弘公向这几位年轻人,浮起一片深意的微笑!
     “这一位是杨先生,他有些学佛上的问题……”丐尊说。
     “……”弘公依然是沉默地微笑。
     于是那位杨先生便垂手起立,面对弘公说:
     “法师!我的家庭,是传统信佛。我的幼年便随着祖母念菩萨名号,直到今天,依然使我对旧时堂上焚香礼佛的情景,记忆鲜明。……”
     这时,弘公轻举右手,示意他坐下谈。但是这位年轻人依然直立着。
     “——法师,谁知到了今天,读了几天‘洋书’,吸收了一些新知识,忽然使我觉得幼年的举动,非常可笑。虽然,近来因为某一种原因,又对佛学窥探了一部分,可是,我对‘念佛’这种行径,依然怀着一种疑问。其次,便是儒学与佛道,在本质上是否是‘对立的’?因为,凡是自称儒生的人,多数反佛。第三,佛教终于给人们蒙上一层迷蒙的烟雾,无法透彻看清它的面目。所有的经文、语言、行为,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知识,有一段距离,请法师指示一二……”他一口气说完,这才爽快地坐下。
     这时,姓丰的后生,正在欣赏他老师绊着草鞋带儿的一双芒鞋与赤足。他觉得老师与九年前的形质又不同了。
     弘公的神色是一种自然的安宁,眉目钟秀,眼睛不时环视室内其它的人。
     “——”弘公接下那位杨先生的话。“对学佛,你既然有过最初的概念,那么谈到你受的教育,反而使那一段信仰变质,这是‘知识上的障碍’,不足奇。人人都是如此。等你再从头研究,便会回到以前的态度——假使从前的态度是正确的!
     “其次,‘念佛’是学习佛道的一种‘方法’,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念‘佛’是‘至善’之念的专一。意念专一,才能亲证智慧之境。”
     “‘阿弥陀佛’,这是什么意思?”有人突然问。
     “阿弥陀佛,便是阿弥陀佛;正如释迦牟尼,便是释迦牟尼一样。阿弥陀佛,那个‘阿弥陀怫’,是无量光明、无限寿命的意思;‘佛’,是充分的觉悟。这不过是梵文中译。阿弥陀佛,是西方世界那位佛陀的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