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者﹖
谨对﹕经说三乘皆同涅盘,然其涅盘应有差别。声闻缘
觉胜劣虽殊,而彼所证同我空理,故二乘者涅盘不殊。今以
二乘同一位说,谓二乘人于此身上所得涅盘名有余依,烦恼
虽尽,苦身在故,饥渴寒热,众苦极多,深厌此身,欲求弃
舍,以灭尽定灭其心智,又自(注172)化,火焚灭此身,身
心都无,如灯炎灭,众苦俱寂名无余依,如太虚空寂无一物
。此是二乘所涅得盘,二乘之人作如是见。
菩萨所得涅盘义者,于此义中有其二说﹕一依唯识渐教
说者,地前菩萨未得涅盘,一切苦障皆未断故,地上虽得百
法明门,能证二空真如妙理,为化众生起烦恼故,不得名曰
有余涅盘﹔未舍生死有微苦故,不得名曰无余涅盘,犹(注1
73)有下乘般涅盘障,由是未得无住涅盘,要至第(注174)五
地方断此障,故至五地方能证得无住涅盘,此是菩萨涅盘相
也。二乘
96页
所得是有无余,菩萨所得是无住处,故与二乘涅盘别也。此
依渐教作此分别。若依顿教分别说者,菩萨能了一切皆空,
一切万法从心起,心(注175)若不动一切皆如,能除分别执
着心故,了真实相不起妄心,即是清净涅盘妙理,虽得此理
,都无所得,由无所得,无所不得,无所得故,离诸苦障,
是无余依。无不得故功德成就,是有余依。生死涅盘俱(注1
76)无所住,是无住处,由无所得,自性无染,是名自性清
净涅盘。此是顿教涅盘相也。是谓三乘涅盘差别。
第十八问云﹕
大乘经中有说三乘是方便说,或说究竟,或说二
乘皆得成佛,或说二乘不得成佛,义如何者﹖
谨对﹕佛法教旨(注177)深广无边,随所化宜,隐显异
说,显即究竟真实理门,隐即方便随转理门。随转理门是不
了义,随小乘宗义可转故。真实理门是真了义,是实大乘圆
极理故。由有二种理门别,故经或说有定性(注178)二乘,
或经说有不定性(注179)二乘,或得成佛,或(注180)不成佛
,总说(注181)虽然,别(注182)分别者。略明种性(注183)
有其二门。一就种子别立五乘,二就真如唯立一性(注184)
。初约种子立五性(注185)者,无尽意等诸经所说,一切众
生有五种性(注186)﹕一无种性(注187) 谓无三乘出世(注18
8)种子,由此毕竟常处凡夫。二声闻性(注189),谓即本有
声闻种子,由此定成声闻菩提。三缘觉性(注190)谓即(注19
1)本有缘觉种子,由此定成缘觉菩提。四佛种性(注192),
谓即本有成(注193)佛种子,由此定成(注194)无上菩提。五
不定性,谓具三乘无漏种子,由此渐得三乘菩提。此五(注1
95)种子非是新生,从本已来,法尔而有。诸经论中言佛性
者,即是第四成佛正因,由有此性当成佛故,故此种子名为
佛性,不以真如名为佛性,若以真如为佛性者,草木瓦石皆
有真如,则草木等皆应成佛。经说众生得成佛者,唯约有此
佛种性(注196)人说(注197),而说一切皆成佛者,即是一切
有佛种者,非前三类皆得成佛。经说二乘不成佛者。说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