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生死。如斯解释深契佛心,亦顺大乘无相妙理。
第九问云﹕
十地菩萨,几地有相(注98)﹖几(地)无想﹖有想
无想,何者是行﹖
谨对﹕夫想与相(注99)心境不同,想谓心想,相谓境相
,心境互依,不可离别。今所问者,约心想言,经论所明,
就境相(注100)说,故摄大乘,唯识等论说﹕五地前有相观
多,无相观少,至第六地有相观少,无相观(注101)多,七
地能得纯无相观,虽恒相续,犹(注102)有功用,若至第八
不动地中,常任运住纯无相观,有相功用永不现行(注103)
故。此八地初一念心所生功德,过前两大阿僧祇劫所行万行
功德善根。第二念后(注104)倍倍增胜。以(注105)此故知修
无相行百千万亿恒河沙倍胜有相行。然菩萨道(注106)万行
皆修,但于所修心无所住,是则(注107)名为无相胜行。不
以无相都无所修,祇以有相心有碍故,不能遍修一切诸行,
是故无相,心无碍故,乃能遍修一切妙行。故经论说八地已
上心无碍故,一切行中起一切行法,驶流中任运而转,剎那
剎那功德增进,如是皆由得无相行,是故无(注108)相是真
实行。
第十问云﹕
菩萨具修诸解脱门,行法如何﹖
93页
谨对﹕然解脱门有其多种,如花(华)严经善财童子百二
十处求善知识,一一皆为说解脱门,事具经文,难(注109)
以备载,就本而论(注110),且(注111)说一种。若入此门,
诸门皆具,谓一切法皆不离心,若心离念无所分别,心无罣
碍,即心解脱。诸解脱门从兹证得。故经偈云﹕若分别境相
,即堕于魔网,不动不分别,是则为解脱,又经偈云﹕相缚
缚众生,亦由尘(注112)重缚,善双修止(注113)观,方乃(
注114)得解脱。
第十一问云﹕
菩萨法身与佛法身,同不同者﹖
谨对﹕大般若经最胜天会所说法喻正与此同。今者谨依
经文而说。最胜天王重白佛言﹕「如来法身,菩萨法身,如
是(注115)二身有何差别﹖」佛告最胜天王﹕「当知,身无
差别,功德有异,身无别者,同一真如,无别体故。功德异
者,由满未满有差别故。菩萨法身功德未满,如来法身功德
已满。譬如无价末尼宝珠若未施功莹磨(注116)庄饰,与施
功力磨莹(注117)庄严(注118),如是二相,虽有差别,而其
珠体即无差别。当知此中道理亦尔。」同不同义,如经可知
。
第十二问云﹕
菩萨涅盘及与轮(注119)回并不分别,义如何者﹖
谨对﹕夫见涅盘由执生死,不见生死,何执涅盘,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