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页
何是外行﹖第一法是何﹖
谨对﹕所问深远,文意难知,须述两解,以通妙趣。第
一释云﹕夫云不退总有三种。一信不退、即十住初,自信已
身有真如法性,无动念是本原(注8)心,由有此性,决定成
佛,深信解故,分证真如,决定不退大乘正信(注9),亦不
退转趣入二乘,亦能权现化作佛身,八相成道,利众生事,
由得定信,成此功能。故此菩萨名信不退。二证不退,即初
地位断分别障,正证真如,一念能至百佛世界供养百佛,请
转法车仑,开导群生,拔济含(注10)识,由证真如离分别故,
不起一切烦恼过失(注11),永不退失真如(注12)无漏心(注
13),故此菩萨名证不退。三行不退,即入八地,常任运住
纯无相(注14)心,在法駃(驶)流,任运而转,剎剎那那(注
15)万行倍增。外虽起化,不动无相,内虽无动,外化无穷
,由不退动无相行故。此位菩萨名行不退。今此文中言不退
者,即此三位不退人也。言入行者,行谓行位,即入此三不
退位也。此诸菩萨内心所有思惟意乐,为化众生外起作用,
是故名为外身显现,即彼所修无相妙行名(注16)为内修第一
行法(注17)第二释云(注18)言不退者即不动也,若心无念名
。
第三问云﹕
修身口意、从初至终(注19)、行(修)、行如何﹖
谨对﹕修身口意须戒定慧(注20)、言修戒者复有三种。
一摄律仪戒,离身口意所有十恶。二摄善法戒,即身口意所
行(注21)十善。三摄众生戒,即行十善利益众生。修行如此
三聚净戒,即是初修身口意也。言修定(注22)者,身定,谓
即结跏趺坐,不低不昂,不傍不侧。故经偈云﹕『见诸(注
23)跏趺像,魔王尚惊布,何况入道人,端坐不倾动。』口
定谓即言成准的,语行相应,心口皆顺,如说能行,如行能
说,楷定正邪,令(注24)物归信。心定谓即远离散乱,常在
有相无相三昧,恒不远离心一境性。有相定者,即经所说观
佛三昧,观净土等。无相定者,即经所说离一切,一切分别
。身口意业能如是定,即是次修三业地也。
言修慧者, 身慧有二,有相无相二种别故。身谓﹕眼
耳鼻舌身也,身者聚义,聚此五种,总名为身。此五虽无计
度随念,而亦得有微细分别,能取色声香味(注25)触境而生
恋着。于此五尘有二种慧,若能了知是非好恶,不迷不谬,
名为世间有分别慧。若于此五无所分别,虽了了(注26)知而
不贪着,是则(注27)名为无分别慧,即修身业所有慧也。
口业慧者亦有二种,有相无相二种别故,辩(注28)说善
恶令(注29)众生知,是名有相口业慧也。虽能计(注30)别得
(注31)失差别,而于其中不(注32)着语相,虽
89页
终日语而无所语,虽常说法而无所说,是即名为无分别语,
是名依慧所修语也。
言意慧者亦有二种,有相无相二种别故。若意了知一切
诸法善恶得(注33)失,因果差别,舍恶从善名有相慧。能于
此中都无所得,于一切法无所取舍,心念不生,名无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