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采用了三个敦煌写卷,它们是﹕
原卷﹕斯2674号,标题为「大乘二十二问」,开端残缺,
约缺去150字,但其它部份甚完整,今以此为底本。
大正藏卷85,古逸部,1184-1192页收录此卷,但
讹误与遗漏甚多,其编号为2818。
甲卷﹕伯 2690 号,首全,用补原卷开端残缺部分。 缺
尾,只有 19 问。 其标题为「二十二问」,无「
大乘」二字。
乙卷﹕伯 2287 号,开端残缺, 其第一问及第二问太破
损,零碎不可辨识,尾全。
冠于上列各卷番号之前的「斯」字是指收藏在英国大英
博物馆的敦煌写卷﹔而「伯」字是指收藏在法国巴黎国家图
书馆的敦煌写本。前者
86页
为斯坦因(STEIN)氏所搜集,故有「斯」字,后者为法国伯
希和(PELLIOT)氏所珍藏,故有「伯」字,以示区别。
很显然地,上列各个写卷都是「断简残篇」,没有一个
完整的写本。它们都有缺漏,误写,白(别字)字,错字,及
其它错讹的地方。我费时数年(包括英译),将各卷仔细对照
及校勘之后,始将正确的语句及段节录下。在原则上我们不
改换其原来字句。凡被认为有应改正的错误及讹字,或别字
时,其未经改正者则以适当的字置于括号( )之内﹔其已经
改正者则有小注号码置于其侧,表示有所解释。循着这种方
法及互相勘查各写卷,其结果为现时陈列在读者眼前的「新
本子」。它与上列各写卷都不同,但它之产生是基于各卷的
优点。这是一个综合产品。我们希望它能与最初写成时的原
稿相近。它约有13,000字,附以将近四百个小注及解释。
前些时期我已将此作品译成英文,并发表于英文「中国
文化」 ( Chinese Culture, Vol.XX, No. 1 and 2,1979,
Taiwan)。若读者对此有兴趣的话,请参照该学报。
为便利读者起见,兹将「大乘二十二问」分为七类。那
是依照它们的内容与性质而区分的。如此则界线清晰而不再
有摸索之烦﹕
Ⅰ. 菩萨的行持。
此项共有六个问题,即﹕1,2,9,10,12,13。
Ⅱ. 凡夫的修行。
此项共有四个问题,即﹕3,4,8,14。
Ⅲ. 三乘间的趋向,行持及证取的差异。
此项共有四个问题,即﹕15,16,17,18。
Ⅳ. 佛陀之成就。
此项共有三个问题,即﹕5,6,7。
Ⅴ. 法身与涅盘的种类。
此项共有三个问题,即11,19,20。
Ⅵ. 含藏识与大智慧的关系。
此项只有一个问题,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