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卷。
(注106) 甲误作 「菩提道」,今从原卷与乙卷﹔原卷缺「道
」字。
(注107) 原卷作「即」,今从甲乙两卷。
(注108) 原卷缺「无」字,今从甲乙两卷。
(注109) 原卷及乙卷作「虽」,今从甲卷。
(注110) 甲卷作「证」,今从原卷及乙卷。
(注111) 原卷及乙卷作「具」,今从甲卷。
(注112) 甲卷作「麤」,今从原卷及乙卷。
(注113) 原卷作「正」,今从甲乙两卷。
(注114) 原卷作「万」,今从甲乙两卷。
(注115) 甲卷误将「身」作「是」。
(注116) 原卷作「莹莹」,缺「磨」字。
(注117) 原卷缺「磨」字。
(注118) 原卷作「饰」,今从甲乙两卷。
(注119) 原卷作「转」,今从甲乙两卷。
(注120) 原卷作「具」,今从甲乙两卷。
(注121) 原卷作「由」,今从甲乙两卷。
(注122) 原卷误将「侄」作「嫌」。
(注123) 原卷与乙卷作「可」,今从甲卷。
(注124) 乙卷作「想」,今从原卷及甲卷。
(注125) 原卷作「别念」,今从甲乙两卷。
(注126) 原卷误将「善」作「着」。
(注127) 原卷误将「彼」作「被」。
(注128) 原卷缺「心」字。
(注129) 原卷作「心内」。
(注130) 原卷作「世间」。
(注131) 原卷多「何起」二字。
(注132) 原卷作「意取」,今从甲乙两卷。
(注133) 原卷与乙卷作「身」,今从甲卷。
(注134) 原卷遗漏﹕「由方便得……大乘之法,悲智」等二
十四字,今从甲乙两卷。
108页
(注135) 原卷误将「澄」作「证」。
(注136) 原卷缺「知」,今从甲乙两卷。
(注137) 原卷误将「孝」作「学」。
(注138) 同上。
(注139) 原卷遗漏「菩萨 」二字,又用「共」来代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