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同上,卷 2,796 中。
页35
或「佛性」与「二空」的关系这一段话,与《论》中所言的
小乘分别部所执持的佛性观或「佛性」与「空」的关系︰「
一切凡圣众生并以空为其本,所以凡圣众生皆从空出故。空
是佛性,佛性即是大涅盘」,完全相同。「
佛性」被视为「大涅盘」 (mahanirvana) 的说法,《
大般涅盘经》也说得很清楚。《大般涅盘经》在一处说︰「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涅盘,涅盘者即是无尽,无
尽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决定,决定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注27)《大般涅盘经》在此说明「涅盘」(
nirvana )义时只将「涅盘」的概念等同于「佛性」,并没
有特别将此「涅盘」的概念再以「大涅盘」的概念来解释。
《大般涅盘经》在卷二十三区别二乘的「涅盘」义与大乘的
「涅盘」义的场合则谈到大乘的「涅盘」义即是「大涅盘」
的概念︰
以是义故,二乘所得非大涅盘。何以故?无常、乐、
我、净故。常、乐、我、净,乃得名为大涅盘也……
声闻、缘觉至十住菩萨不见佛性,名为涅盘,非大涅
盘。若能了了见于佛性,则得名为大涅盘也。是大涅
盘唯大象王能尽其底,大象王者谓诸佛也。(注28
)
由《大般涅盘经》以「常、乐、我、净」或「大涅盘」
的境界来区别二乘所说的「涅盘」义的情形来判断,大乘在
其佛性论中所运用的「大涅盘」概念,可以说是大乘佛性论
说「涅盘」义的一个专有名词或特色。小乘分别部用「大涅
盘」此概念来定义「佛性」的方法︰「佛性即是大涅盘」,
很显然的与大乘或瑜伽行派定义「佛性」的方法完全一致。
瑜伽行派或大乘的佛性观既与小乘分别部的佛性观完全
相同,《佛性论》中的分别部或小乘分别部是否就是指与小
乘毗昙及萨婆多等部不同的大乘部派而言?这种怀疑虽是有
理由,然就笔者所引的《佛性论》此段论文的最后一段行文
︰「故学小乘人见此二说皆有道理,未知何者为定,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卷 5,《大正》卷 12,
页 395 下。
28 同上,卷 23,页 502 中。
页36
起疑心。复次生不信心者,于二说中各偏一执,故不相信。
何者?若从分别部说则不信有无性众生,若萨婆多等部说,
则不信皆有佛性」来判断,《论》中的「分别部」的确有指
其是小乘部派的意思。既是如此,天亲为何会将大乘的佛性
论定为「小乘分别部」的佛性观呢?一个可以推测的可能性
就是,在佛性论发展的时代,有一些所谓的「小乘」学派大
概亦执持瑜伽行派或大乘的佛性观。如果这种猜测无误,「
小乘分别部」在接收瑜伽行派或大乘佛性论之际,一定也要
接受瑜伽行派或大乘以修菩萨道做为成佛途径的修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