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论》乃有其思想的发展渊源。瑜伽行派的心理学在第三
世纪开始流行之后,大乘的作品如《大般涅盘经》的著作便
显见地受到其影响,并用该心理学说造此大经。该《经》的
前分及中、后分对一阐提能否成佛的说明方式,如果不从此
瑜伽行派的心理学立场来了解,而只是从行文的表面来理解
,我们当然会有前面与后面经文不一致的印象。大乘佛教心
理学的发展,到了僧肇造《物不迁论》的时代,在中国应该
也已形成一个气候,否则不会有僧肇造《物不迁论》的事,
也不会有同时代的竺道生在六卷《大般泥洹经》于南宋译出
之际,提出一阐提亦能成佛的论调。(注83)
瑜伽行派的著作《佛性论》对一阐提的看法事实上也与
《大般涅盘经》的看法非常一致。《佛性论》对一阐提的看
法亦是从上述的两个角度去说明一阐提能否成佛的问题。《
佛性论》在一处说︰
故佛说,若不信乐大乘名一阐提。欲令舍离一阐提心
,故说作阐提时决无解脱。若有众生有自性清净永不
得解脱者无有是处。故佛观一切众生有自性故,后时
决得清净法身。(注84)
此处所言的︰「欲令舍离一阐提心,故说作阐提时决无
解脱」,就是《佛性论》对应《大般涅盘经》前分的一阐提
观;「若有众生有自性清净永不得解脱者,无有是处」的说
法,即是《佛性论》相应《大般涅盘经》中、后分对一阐提
的看法。
《大般涅盘经》前面及后面的经文对一阐提的解释情形
既是如此,笔者实在非常怀疑,该《经》前、后经文有成立
于不同时代,甚至经不同手造的可能。因为一阐提「不能发
菩提因缘」的说法亦以「毕竟无涅盘法者无因故,彼无涅般
性」的形式见记于《大乘庄严经论》的〈种性品〉中。《大
般涅盘经》的发展时代一定也是大乘佛教心理学或知识论正
在发展的时代,要不然《大般涅盘经》的造经方法不会从大
乘佛教心理学或知识论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 见后详述。
84 天亲菩萨造,陈真谛译,《佛性论》卷2,《大正》卷31
,页800下。
页60
去谈一阐提能否成佛的问题。《大般涅盘经》的心理或知识
论学说如果没有与瑜伽行派的心理学或知识论重迭,我们是
不会见有《大般涅盘经》处理一阐提的方法与瑜伽行派相同
的地方。这种现象是不是也表示,《大般涅盘经》等大乘说
佛性论的经典是出自瑜伽行派之手呢?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特别是到了「纯密」发展的时代,许多密教经典在说明大
乘众生都有「佛性」的信仰时,都也会将瑜伽行派的心理学
理论记在经中,甚至称其法门为「金刚顶瑜伽法门」。譬如
在唐代不空所译的「金刚顶派」作品《金刚顶瑜伽金刚萨埵
五秘密修行念诵仪轨》里,不但见有瑜伽行派的「阿赖耶识
」的理论被注入经中,同时也见有大乘的佛性信仰被以︰「
一切有情具如来藏性」记在经里。(注85)这都很清楚的
说明了瑜伽行派的发展在历史上与大乘佛性论系统的发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