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19)

分享到:

      释印顺等人的「如来藏学」与「瑜伽唯识学」的研究情

     形因为有这些偏差的看法,故在谈论大乘学派的派别之际,

     就将「瑜伽唯识学派」与「如来藏」系分开成为「大乘中观

     」以外的二部。释恒清大概在受到前者这种看法的影响之下

     ,亦将「瑜伽唯识学派」与「如来藏」视为不同的二部。释

     恒清在其《佛性研究》一开始就如此分别印度大乘的派别︰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有三大学派︰即中观(  Maadhyamikaa

     )、瑜伽( Yogacaara )和如来藏 (Tathaagatagarbha )

     。」(注46)

      由于过去佛性论的研究出现这些问题,佛性论的研究也

     就愈显困难及复杂。其结果便是,我们对大乘或其它部派的

     佛性论思想常觉得视觉模糊,系统不清。事实上,无论是大

     乘或瑜伽行派,其等所执持的佛性论都是属于众生皆有佛性

     的佛性观,而所谓的「小乘部派」,如毗昙及萨婆多等部,

     所执持的则是另一种修得的佛性观。在《佛性论》中,我们

     也只见到此二种佛性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天亲菩萨造,陈真谛译,《佛性论》卷 1,页 788 下。

     46 释恒清,《佛性思想》,《序》。

 

 

              页46

 

             一阐提

 

      在毗昙及萨婆多等部所分类的三种人中,就有一种人因

     为属于「定无佛性」类,故被毗昙及萨婆多等部的人认为其

     等不能修得佛性或成佛。这类人即是《佛性论》中所言的「

     一阐提」 (icchantikas) 及「犯重罪者」。 毗昙及萨婆多

     等部之所以会认为一阐提及犯重禁者不能修得佛性或成佛,

     与毗昙及萨婆多等部所主张的修得佛性观当然有绝对的关系

     。虽然毗昙及萨婆多等部认为一阐提「定无佛性」,不能成

     佛,然大乘对此看法却不以为然,大乘不但认为众生,包括

     一阐提,皆有佛性,而且也认为,众生,包括一阐提,也能

     成佛。

 

          《大般涅盘经》的一阐提成佛观

 

      在佛性论发展的时代,各佛教部派对佛性有、无的讨论

     ,甚至争论,似乎相当热烈。《佛性论》所记的小乘参与争

     论的派别便有分别部及毗昙及萨婆多等部。这些参与争论的

     佛教部派,事实上除了争论佛性的有、无之外,也因佛性的

     有、无问题( issue) 延及至争论一阐提有、无佛性的问题

     。一阐提有、无佛性的问题,甚至一阐提能否成佛的问题,

     因此成为佛性论研究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阐提」的意思随着佛性论在历史上的发展而有一些

     出入。譬如天亲所造的《佛性论》,有时也将一阐提视为「

     乐于生死者」。(注47)《大般涅盘经》等大乘经典,基

     本上都将一阐提视为「无信之人」,(注48)或「断善根

     者」。(注49)因为《大般涅盘经》如此定义一阐提,一

     阐提当然就是「乐生死」,不求「涅盘」的人。《大般涅盘

     经》在一处将谤大乘、犯五逆罪及一阐提视为三种「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真谛译,《佛性论》卷 2,页 799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