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盘经》虽然常说︰「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不知
如来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佛性,而不明了。」
此类的话,(注29)然在卷二十七却很清楚的提到,修「
十地菩萨行」是成佛或「知佛性」的必要途径。《大般涅盘
经》说︰
若有人能为法谘启,则为具足二种庄严。一者智慧,
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
亦复解知名为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萨以何眼见,诸
佛世尊以何眼见……善男子,慧庄严者,谓从一地乃
至十地,是名慧庄严。福德庄严者,谓檀波罗蜜乃至
般若非般若波罗蜜。复次,善男子,慧庄严者,所谓
诸佛菩萨,福德庄严者谓声闻、缘觉九住菩萨。(注
30)
此段经文说得很清楚,菩萨具足两种庄严,即智慧庄严
及福德庄严,则知佛性;而所谓的「智慧庄严」,指的就是
菩萨所修持的一地至十地的菩萨道修行法。大乘佛性论者既
以「智慧庄严」做为「知佛性」的修行方法,小乘分别部在
接受大乘佛性论之际,理亦必要接受此大乘十地菩萨行法。
如果是这样,学者所言的做为定义「大乘」此词标准的「菩
萨信仰」,在此情况之下很显然的就不能做为大、小乘的分
辨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同上,卷 27,页 525 上。
30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卷 27,页 523 上。
页37
小乘分别部的佛性观既与大乘佛性论没有什么区别,《
佛性论》中所言「小乘」佛性观事实上只有一种,那就是毗
昙及萨婆多等部所执持的佛性观。
小乘毗昙与萨婆多等部的佛性观
《佛性论》所提到的第二种小乘佛性观即是毗昙与萨婆
多等部的佛性观。《佛性论》对此类的佛性观作了比较详细
的说明。毗昙及萨婆多等部认为,众生本无佛性,其中如有
人得佛性或成佛的话,那是其等修得的结果。此说即是《论
》中所言的︰「一切众生无有性得佛性,但有修得佛性。」
此类小乘佛性论的执持者之所以会说︰「一切众生无有性得
佛性,但有修得佛性」的原因,照《论》的说法有二出处︰
1、「佛为小乘人说众生不住于性,永不般涅盘」及 2、「
阿含说︰佛十力中,性力所照。众生境界有种种性,乃至?
妙等界不同,故称性力。所以何者?一切众生有性、无性异
故。有佛性者则修种种妙行,无佛性者则起种种?恶。」由
于此二文献提到有「众生不住于性,永不般涅盘」的说法及
「一切众生有有性及无性之异」的说法,小乘毗昙及萨婆多
等部便坚持,「一切众生无有性得佛性,但有修得佛性。」
笔者将《论》中此二文献视为毗昙及萨婆多等部之佛性
论成立的依据。但释恒清在其《佛性研究》中却将此二文献
视为小乘诸部,包括「小乘分别部」,之佛性观成立的依据
。譬如,她说︰「小乘诸部派根据上述的两种经文,对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