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亦能「修习净戒」成佛。
《大般涅盘经》虽在经文的中、后部分提到,像一阐提
这种人亦能成佛,然许多学者在研究《大般涅盘经》之余还
是认为,《大般涅盘经》之前分十卷或十二卷的经文(注5
4)中、后分经文对一阐提能否成佛的说法,乃「不一致」
。这种前、后分经文不一致的情形就如,《大般涅盘经》一
面在前分说,「一阐提者,名不可治」及「不能立菩提因」
或「不能生菩提道因」,(注55)一面又在中、后分说︰
「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阐提等亦有佛性,一
阐提等无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来有故,一阐提等悉有佛
性,何以故?一阐提等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注56)学者所执持的《大般涅盘经》前、后经文「不一
致」的一阐提观,事实上就是目前研究《大般涅盘经》学者
的一种共视。例如,王邦维在《略论大乘《大般涅盘经》的
传译》一文中就说︰
我们看到,《大般涅盘经》的经文本身,前后就不一
致。例如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引起激烈争论的「一阐提
」是否也有佛性的问题,在前分与后分中说法就不一
样。法显祗寻到前分,翻译出来的也祗是这一部分内
容,其中讲众生皆具「菩提因」,唯独「除一阐提辈
」。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陈真谛译,《佛性论》卷 2,页 798 中。
54 冯承钧撰,《昙无谶与所译大般涅盘经前分》,《西域南
海史地考证论著汇辑》,中华书局,1976,页 244-248。
55 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卷 9,页 418 中。
56 同上,卷 27,页 524 下。
57 王邦维,〈略论大乘《大般涅盘经》的传译〉收入李铮等
,《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下卷,页 782。
页49
无谶的译本,前部分中也还把「一阐提」排除在「能
作菩提因缘」之外,但后三十卷中解释就发生了变化
,明明白白讲「于一阐提,心无差别」以及「一阐提
,悉有佛性」。(注57)
释恒清在其《佛性思想》中亦说︰
《涅盘经》极力提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必定可成佛
的观念,但是其「前分」也一再出现排除一阐提成佛
可能性的经文,主要是因为上举的恶行所致。《经》
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
烦恼,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除一阐提。」经中
举了许多一阐提不能生菩提心的譬喻……然而,《涅
盘经》对一阐提的看法并非前后完全一致。「前分」
十卷的经文中称一阐提为焦种、善根断灭者,必死之
人……《涅盘经》前、后部分一阐提观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