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13)

分享到:

     的有无有不同结论。 例如分别说部( Vibhaajyavaadin),

     不信有无性众生,因为……」(注31)此二文献所关涉的

     佛性论论点,很显然的或与「众生不住于性,永不般涅盘」

     的论点有关,或与「一切众生有有性及无性之异」的说法有

     关,而与「不信有无性众生」的小乘分别部的佛性观完全无

     关。不知为何释恒清会有上述的解读法。

      毗昙及萨婆多等派之所以会执持与分别部不同的佛性观

     ,似乎与早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释恒清着,《佛性思想》,页 153。

 

 

              页38

 

     佛经,如《阿含》之所说,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不是说明了

     毗昙及萨婆多等派的佛性观在某一程度上是由早期的经义推

     衍出来的?

      照《佛性论》的说法,毗昙、萨婆多等部因为不认为人

     人都能修得佛性成佛,便将人或「众生」分为三类,《佛性

     论》说︰「分别众生凡有三种︰一定无佛性,永不得涅盘,

     是一阐提、犯重禁者;二不定有无,若修时即得,不修不得

     ,是贤善共位以上人故;三定有佛性,即三乘人︰一声闻从

     苦忍以上即得佛性,二独觉从世法以上即得佛性,三菩萨十

     回向以上是不退位时得于佛性。」毗昙及萨婆多等部之所以

     要将「众生」分为「定无佛性」、「不定有无」及「定有佛

     性」此三种或五类(第三种再分为声闻、缘觉及菩萨三类)

     不是没有原因。毗昙及萨婆多等部的「佛性」是依赖「修行

     」得来,是「修行」的结果,在以「修行」为标准谈论佛性

     有、无的情况下及将「众生」的心理活动状态分为「?、妙

     」不同的情况下,「众生」是可以分为「定无佛性」、「不

     定有无」及「定有佛性」此三种或五类人。

      小乘毗昙及萨婆多等部将众生分为三种或五类,乃有其

     教理上的根据和需要。但小乘分别部及大乘佛性论的执持者

     ,如瑜伽行派,在谈论佛性时则完全不需要将众生分为三种

     或五类。因为从众生皆有佛性的角度来谈众生,众生凡圣都

     一样,都执持同一佛性,都是属于「定有佛性」种。贯穿《

     大般涅盘经》等大乘经、论所说的就是这个信仰。《大般涅

     盘经》在卷十对众生皆有同一佛性的信仰就作了下面的说明

     ︰

 

       善男子,声闻、缘觉、菩萨亦尔,同一佛性犹如彼乳

       。所以者何?同尽漏故。而诸众生言︰佛、菩萨、声

       闻、缘觉而有差别。有诸声闻、凡夫之人,疑于三乘

       云何无别,是诸众生久后自解,一切三乘同一佛性…

       …声闻、缘觉、菩萨亦尔,皆得成就同一佛性。何以

       故?除烦恼故,如彼金矿除诸渣秽,以是义故,一切

       众生同一佛性无有差别。(注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卷 10,页 422-423 上。

 

 

              页39

 

      大乘既认为「一切众生同一佛性」,小乘分别部、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