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般涅盘经》前分说︰「彼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为无量
罪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 见王邦维,《略论大乘《大般盘经》的传译》,页781。
61 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卷9,页418中。
62 同上,卷28,页533中。
页51
所缠,不能得出如蚕处茧,以是业缘不能生于菩提妙因,流
转无有穷已」(注63)的原因,或虽有佛性也不能成佛的
原因。
由此我们知道,学者所执持的《大般涅盘经》前、后经
文对一阐提的不一致性看法,乃是对一阐提能否成佛的看法
,而不是王邦维所言的,有否「佛性」的看法。
《大般涅盘经》之前分所以会说,一阐提「不能生菩提
道因」,与该《经》对一阐提为「断善根者」的了解自然有
关。该《经》在谈论此一阐提「不能生菩提道因」的场合便
提到「一阐提灭诸善根」︰
投一阐提淤泥之中,百千万岁不能令清起菩提心。何
以故?是一阐提灭诸善根,非其器故。假使是人百千
万岁听受如是大涅盘经,终不能发菩提之心,所以者
何,无善心故。(注64)
所谓「断善根者」,即不起一念之善者。《大般涅盘经
》说︰
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
乃至不生一念之善。(注65)
「不生一念之善」者,就《大般涅盘经》的说法,便是
指「无信之人」,或不想成佛之人。就是这个原因,《大般
涅盘经》说,一阐提是「不能生菩提道因」者或「发菩提心
」者。
《大般涅盘经》的前分就是从一阐提不能「发菩提心」
,没有成佛的「因缘」这个角度去谈一阐提虽有「佛性」而
不能成佛的原因。许多学者也是从这个角度去决定《大般涅
盘经》的前分经文与中、后分经文不一致。
学者们在决定《大般涅盘经》前、后分经文不一致的时
际,似乎都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同上,卷12,页419中。
64 同上,卷9,页418上。
65 同上,页393中。
页52
有注意到一个使《大般涅盘经》前、后经文出现「不一致」
之关键问题,那就是,一阐提不会永远为一阐提的事实。《
大般涅盘经》在也可谓前分的卷十二里便提到,一阐提是「
不定者」。以一个「不定者」的身分,其在不当一阐提时理
当亦能成佛。故《大般涅盘经》说,即使一阐提「不生一念
之善」,然当其「作优婆塞」或佛教徒时,他亦能成佛。这
段提到一阐提为「不定者」的经文说︰
不定者如一阐提究竟不移,犯重禁者不成佛道,无有
是处。何以故?是人若于佛正法中心得净信,尔时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