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38)

分享到:

     也并不认为人人皆能修得佛性。基本上,毗昙及萨婆多等部

     乃将「佛性」视为「成佛状态」的相等词, 是修行的结果

 

 

              页71

     (a result of cultivation), 只有修行才能成佛得佛性。

     不信佛教,不做修行的人,如一阐提及犯重禁者,当然不能

     成佛得佛性。故毗昙及萨婆多等部将「修行」视为成佛的主

     因 (cause) 或必要条件 (necessary condition), 而「得

     佛性」就是「修行」的必然结果( effect)。这种佛性观与

     大乘或瑜伽行派的佛性观截然不同。

      大乘或瑜伽行派不但认为众生皆有「佛性」或「如来藏

     」,而且也认为「佛性」或「如来藏」就是众生成佛的主因

     (cause) 或必要条件。这就是为何《大般涅盘经》称「佛性

     」为「正因」,《佛性论》称其为「应得因」的原因。(注

     113)对大乘而言,成佛的原因与结果乃相同的缘故,故

     《大般涅盘经》视成佛或体悟佛性的状态为「见佛性」的状

     态。

 

            小乘的菩萨信仰

 

      被天亲视为「小乘学派」的毗昙及萨婆多等部,在谈到

     其等的「定有佛性」的佛性观时,在三乘人的修行上都认为

     还要有「从苦忍以上」,「从世法以上」及「十回向以上」

     的修性境界,此三乘人才能成佛,体悟佛性。此处所言的「

     以上」说明了成佛及体悟「佛性」的境界并不是此三乘人的

     修行境界可以达到。虽是如此,毗昙及萨婆多等派都认为,

     此三乘人皆能成佛,「定有佛性」。这种情形说明了毗昙及

     萨婆多等部即有肯定此三乘修行法的功用及信仰此三乘法的

     现象。此三乘法中的一种就是「菩萨行法」。

      天亲时代的「小乘学派」,无论是依大乘佛性观或坚持

     自己的佛性论,这些「小乘学派」在谈论佛性论之际基本上

     都有「菩萨信仰」,在此情况之下,我们便不能单用早期大

     乘所用的「菩萨信仰」此一标准定义佛性论发展时期的「大

     乘」此一概念。吕澄在其《印度佛学思想概论》中提到︰「

     有大乘的作品《大丈夫论》,作者题名为「犊子部提婆罗大

     菩萨」。犊子本是小乘,但作者却自称菩萨,从论的内容看

     ,也完全是讲大乘菩萨从布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 同上,卷2,页794上。

 

 

              页72

 

     大悲、大愿等等。」(注114)「犊子部」是萨婆多部的

     一支,(注115)「犊子部」的僧人被称为「菩萨」的情

     形,是不是也说明了萨婆多部的确有「菩萨信仰」的事实?

 

           佛性论时代的大乘定义

 

      在佛性论发展的时代,当时的大乘很显然的不能再用「

     菩萨信仰」作为定义大乘此词的标准。因为当时的大乘佛性

     信仰与小乘的佛性信仰都有「菩萨信仰」。大概是这个原因

     ,也是为了区别自己与小乘不同,大乘便以其与小乘不同的

     佛性观,即众生皆有佛性,皆能因此成佛的佛性观,作为大

     乘此词的界定标准。由于大乘的佛性观在大乘经中常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