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分别众生凡有三种︰一定无佛性,永不得涅盘,
是一阐提、犯重禁者;二不定有无,若修时即得,不
修不得,是贤善共位以上人故;三定有佛性,即三乘
人︰一声闻从苦忍以上即得佛性,二独觉从世法以上
即得佛性,三菩萨十回向以上是不退位时得于佛性。
所以然者?如经说有众生不住于性,永无般涅盘故。
又阿鋡说︰佛十力中,性力所照。众生境界有种种性
,乃至?妙等界不同,故称性力。所以何者?一切众
生有性、无性异故。有佛性者则修种种妙行,无佛性
者则起种种?恶。是故学小乘人见此二说皆有道理,
未知何者为定,故起疑心。复次生不信心者,于二说
中各偏一执,故不相信。何者?若从分别部说则不信
有无性众生,若萨婆多等部说,则不信皆有佛性……
。(注20)
小乘分别部的佛性观
《佛性论》在谈论「小乘」人所执持的佛性观时,提到
「小乘分别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天亲菩萨造,陈真谛译,《佛性论》,《大正》卷 31,
页 787 下。
页33
的佛性观及「毗昙和萨婆多部」所执持的佛性观。此处所言
的「分别部」, 释恒清认为即是与大众部( the
Mahaasa^nghikaa )共同沿袭《阿含经》的说法,继续宏扬
心性本净说的「分别说部」( the Vibhajyavaadin )。(
注21)释恒清把「分别部」当做一个学派,而此学派便叫
做「分别说部」。大概因为在玄奘所译的《异部宗轮论》或
真谛所译的《十八部论》中都找不到有「分别部」或「分别
说部」这个部派的名称,(注22)而其它的文献又有类似
的名字指谓特定的部派名称之故,于是释印顺说,在《阿毗
达摩大毗婆沙论》卷二七,此部也被称为「分别论者」,并
指谓「化地部」( Mahisa'sakah )等部派。(注23)「
分别论者」是不是一定指「化地部」等部?这也是有商榷的
余地。因为护法等菩萨造,玄奘所译的《成唯识论》在卷三
之处亦提到释印顺所言的「分别论者」一词。该《论》说︰
「上座部经分别论者具密意说此名有分识。」(注24)此
处的「分别论者」乃指与「上座部经」 (the Sthaviraa
suutra) 「有关」的「分别论者」。既是如此,「分别部」
或「分别论者」大概便不是指谓一特定部派的名称,而是指
执持与文中所言的部派不同信仰的部派之代名词。譬如,《
佛性论》中所言的「分别部」,便是指执持与毗昙及萨婆多
等部不同佛性论之部派的通称或代名词。
照天亲的说法,分别部的佛性论与毗昙、萨婆多等部的
佛性论有很大的区别。前者认为,每一个人或《论》中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