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25)

分享到:

       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迟得故,名之为退。

       此菩提心实非佛性,何以故?一阐提等断于善根堕地

       狱故。若菩提心是佛性者,一阐提辈则不得名一阐提

       也,菩提之心亦不得名为无常也。是故定知菩提之心

       实非佛性。(注6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同上,卷7,页408中。

     68 同上,卷14,页445中,下。

     69 同上,卷28,页533上。

 

 

              页54

 

      一阐提所「断灭」的「善根」或成佛的心,因为是「无

     常」或非「常」,一阐提便不会永远是一阐提。《大般涅盘

     经》为了说明「烦恼所覆」的心是「无常」可变,在经中便

     用了相当长的篇幅,举阿阇世王杀父的例子,来解说「断诸

     善根」不会永断的原因。下面的经文就是一段,未「见佛性

     」的心是「无决定」,故阿阇世王杀父的逆罪亦「可坏」的

     经文︰

 

       当知诸法无有定相,是故我为阿阇世王作决定心。当

       知是心为无决定,善男子,若彼王心是决定者,王之

       逆罪云何可坏?以无定相,其罪可坏,是故我为阿阇

       世王作决定心。(注70)

 

      这段经文所说的︰「诸法无有定相」的意思,也是同经

     文所说的︰「心为无决定」的意思。换言之,为「烦恼所覆

     」的心在不同的剎那活动里有不同的活动现象。因为每一剎

     那都是「因缘合和」而成的心理活动状态,故这种心的活动

     现象就不会有「定相」。人心在未成佛的活动状态既是「无

     有定相」的活动状态,不仅阿阇世王的「逆罪」会变,「可

     坏」,一阐提的「断诸善根」亦是会变,「可坏」。因此之

     故,《大般涅盘经》在此阿阇世王的故事里就提到,一阐提

     能在「现在」得「善根」,也能在「后世」得「善根」︰

 

       大王,一阐提辈分别有二。一者得现在善根,二者得

       后世善根。如来善知一阐提辈能于现在的善根者则为

       说法,后世得者亦为说法。今虽无益作后世因,是故

       如来为一阐提演说法要。一阐提者复有二种,一者利

       根,二者中根。利根之人于现在世能得善根,中根之

       人后世则得。诸佛世尊不空说法。(注7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 同上,卷20,页482下。

     71 同上,页482中。

 

 

              页55

 

      《大般涅盘经》对一阐提能否成佛的看法,无论是在前

     分或是中、后分,都是从一阐提未「见佛性」的心理活动状

     态或「有为法」的角度去谈论一阐提是否能成佛的问题。经

     文的前分基本上便是从一阐提在为一阐提的心理状态谈论一

     阐提不能「发菩提道因」成佛的原因;经文的中、后分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