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24)

分享到:

       便灭一阐提。若复作得优婆塞者,亦得断灭于一阐提

       。犯重禁者灭此罪已,则得成佛。是故若言毕定不移

       不成佛道无有是处。……又一阐提若尽灭者,则不得

       称一阐提也。何等名为一阐提耶?一阐提者断灭一切

       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乃至不生一念之善。

       (注66)

 

      一阐提为「不定者」的意思就是说,一阐提不会永远是

     一阐提。这就是上面经文所说的,「不定者如一阐提究竟不

     移,犯重禁者不成佛道,无有是处」的意思,也是该《经》

     所说的,「是人若于佛正法中心得净信,尔时即便灭一阐提

     」及作「优婆塞」时,其「亦得断灭于一阐提」的意思。一

     阐提之所以会为「不定者」的原因是,一阐提的心理活动状

     态还是处在「烦恼所覆」的一种状态或「无常」的一种状态

     。《大般涅盘经》常说众生不得「见佛性」的原因是,众生

     的心尚为「烦恼所覆」。这种所谓「众生」不得「见佛性」

     的心理状态也是一阐提的心理活动状态。《大般涅盘经》在

     前分卷七便说︰

 

       如来如是说诸众生皆有佛性,喻如良医示彼力士金刚

       宝珠。是诸众生为诸无量亿烦恼等之所覆蔽,不识佛

       性,若尽烦恼,尔时乃得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 同上,卷5,页393中。

 

 

              页53

 

       知了了,如彼力士于明镜中见其宝珠。(注67)

 

      众生为「烦恼所覆」的心理活动状态,也是「无常」或

     「从缘生者」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这种心理的活动状态与

     「见佛性」或成佛的心理状态不同。《大般涅盘经》说︰

 

       若有诸法从因缘生者,则知无常。是诸外道无有一法

       不从缘生。善男子,佛性无生、无灭、无去、无来,

       非过去、非未来……、佛性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法,

       法即是常……一切有为皆是无常,虚空无为是故为常

       。佛性无为,是故为常。虚空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

       是如来,如来者即是无为,无为者即是常……(注6

        8)

 

      一阐提之为「不定者」,也是因其心行「有为法」,尚

     为「烦恼所覆」,故其「断诸善根」的心理状态,是一种「

     无常」或暂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可以改

     变的。《大般涅盘经》也将「发菩提心」视为「无常」的心

     理状态,可以改变。如果行「有为法」的心理状态不能改变

     ,《大般涅盘经》就不会说︰「一阐提辈不得名一阐提也,

     菩提之心亦不得名为无常也」。《大般涅盘经》说︰

 

       众生实有佛性。汝言众生若有佛性,不应而有初发心

       者。善男子,心非佛性,何以故?心是无常,佛性是

       常故。汝言何故有退心者?实无退心,心若有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