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或「佛乘」此概念作解,大乘的作者因此便用「一乘」
或「佛乘」等词语来定义「大乘」此词。笔者在前面谈论「
三乘归一佛乘」的大乘佛性观之际,曾提到,大乘在发展其
佛性论的时代事实上已很普遍的使用「佛性」、「一乘」或
「佛乘」此词来定义「大乘」。这种现象很明显的说明了,
在佛性论发展的时代,大乘已经不再用「菩萨信仰」作为定
义大乘的标准。在佛性论发展的时代,大乘是用其佛性信仰
,即「一乘」或「佛乘」等语定义大乘。
用「一乘」或「佛乘」定义大乘的不只是见于大乘佛性
论的经典如《法华经》、《大般涅盘经》及《胜鬘经》等经
典,瑜伽行派的著作如《大乘庄严经论》亦用此些词作为大
乘此词的定义。《大乘庄严经论》在卷五就说︰「……谓不
定三乘性人引入大乘,故说一乘。」(注116)这种现象
又再次的说明了,大乘佛性论的经典除了与瑜伽行派有密切
的关系之外,大乘佛性论的经典还可能都是出自瑜伽行派的
僧人之手。这种结论乃是过去许多佛性论研究者所不敢想象
的事实。
就大乘说佛性论的经典以「佛乘」或「一乘」定义大乘
的情形来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 吕澄,《印度佛学思想概论》,天华出版社,1981,页
181。
115 世友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译,《异部宗轮论》,《大
正》卷49,页16下。
116 无着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
严经论》卷5,页615。
页73
当时的大乘在提倡大乘的佛性论之际,的确可以用人人皆有
的「佛性」或「如来藏」作为大乘的定义准则,而在此定义
之外,皆视为「小乘学派」。但实际的情形并不是如此简单
。在《佛性论》中我们便见有「小乘分别部」信仰大乘佛性
论的情形。既是如此,我们为何不也将所谓的「小乘分别部
」划入「大乘学派」,并称其为「大乘」呢?其中的原因非
常复杂。笔者从考虑大乘的发展与历史上施行佛教治世法或
教化政策皆有密切的关联,甚至有同时出现的现像,认为在
定义「大乘」此词之际,我们尚须考虑该学派是否是当时的
主流佛教派别的问题。因为两次大乘在贵霜时期的发展,都
是当时的贵霜王为了教化人民造势而成的主流信仰。(注1
17) 117 在此情形之下, 非主流学派的部派即使是采用
大乘的信仰或教义,亦不能称为大乘学派。
结论
过去的学者在定义大乘此词之时,虽然也注意到大乘在
历史上的发展于每个时段都有其不同的发展特色,然在定义
大乘此词之际,都没有考虑大乘每期的发展都有其定义大乘
的准则。大乘最早的两期发展就都有其定义大乘此词的标准
,故我们在定义大乘此词之际,至少对最早的两期大乘发展
,是不能用「通说」大乘教义的方法,也不能用王邦维所谓
的︰「最主要,最带普遍性,最能够以一概全」的定义法定
义大乘。因为早期的大乘除了不能用这种方法定义之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