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盘法者」,也是从「有为法」或「断诸善根」的角度去说
明这种如「一阐提」者不能成佛的原因。「无般涅盘法者」
真的不能成佛吗?《大般涅盘经》及瑜伽行派的作者都不以
为然。原因是,「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无着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
严经论》卷 2,《大正》卷 31,页 594-95。
页43
诸善根」并不是断「佛性」,「断诸善根者」如「一阐提」
,依《大般涅盘经》的说法,只是「暂时断」,尚能「发善
根」成佛。《大乘庄严经论》卷一〈种性品〉所谈论的「无
般涅盘法者」,与《大般涅盘经》前分所谈的「一阐提」不
能发「菩提心」成佛的例子,就性质而言,非常相同,都说
「无般涅盘法者」或「一阐提」「无因故」或「无菩提道因
」不能成佛。此处所言的「无因故」,指的就是《大般涅盘
经》前分所谈的「一阐提」不能发的「菩提心」或「发菩提
道因」。《大乘庄严经论》的〈种性品〉所说的「种性」义
与《宝性论》所说的「如来种性」义,实际上并没有「矛盾
」。因为此二论所谈的「种性」义是不同的「种性」义。《
大乘庄严经论》所言的「种性」义是「有为法」或在未成佛
的状态的众生分类法,而《宝性论》所言的「如来种性」是
从「无为法」的观点说明众生皆有的「佛性」或「如来藏」
。这种无「矛盾」的现象,从笔者在下面所要说明的《大般
涅盘经》的「一阐提」观及「二谛论」等更可明白,故在此
对「二谛观」等的性质不作说明。
《大乘庄严经论》的「种性」义,因为是立于「有为法
」的角度谈论众生不同的「种性」,故该《论》在此「种性
」说中亦因人的不同修行及信仰情况将人分为「三乘」及「
无般涅盘法者」,即「时边般涅盘法」及「毕竟无般涅盘法
」四类或五种。《佛说法王经》亦是一说明大乘佛性论的经
典。在该经中,我们读到:「一切众生虽有四种,而于佛性
亦无有二。何以故?一切佛一切众生同一性相,一体无异。
」(注41)可见《大乘庄严经论》虽将众生分为四类或五
种,然谈到佛性,与大乘同,只说同一佛性。《大乘庄严经
论》对众生在未成佛状态的分类法或「种性」说,不知从何
时开始,学者便使用在《佛性论》中所见的毗昙及萨婆多部
的「三种」或「五类」众生说来说明《大乘庄严经论》的四
类或五种说。
《大乘庄严经论》的「种性」说,并不是该《论》所要
阐释的瑜伽行派的佛性信仰。《大乘庄严经论》所要说明的
佛性观,还是众生皆有佛性的大乘佛性观。譬如该《论》卷
三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佛说法王经》,《大正》卷 85,页 1385 上。
页44
「一切众生一切诸佛等无差别,故名为如,得如清净
故者,得清净如以为自性,故名如来,以是义故,可
说一切众生名为如来藏。」(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