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定义大乘及研究佛性论上的一些反思(18)

分享到:

 

      由此我们知道,我们是不能用《大乘庄严经论》的「种

     性」义来说明《宝性论》的「如来种性」或「佛种性」的「

     种性」义。由于过去的研究都将此二种不同的「种性」义混

     为一谈,故才会出现如释印顺所说的瑜伽行派的佛性义并不

     只谈「唯一佛乘」的佛性义等说法。

      在《宝性论》中,「佛种性」或「如来种性」既是指众

     生皆有的「如来藏」或我们成佛的主要原因  (main cause)

     ,在《大般涅盘经》中我们也因此见有此「如来藏」或「佛

     性」被视为成佛的「种子」的说法。《大般涅盘经》卷二十

     七说︰「佛性即是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道种子。

     」(注43)大概「种性」与「种子」都是瑜伽行派在谈佛

     性论时常常使用的语言,故也有学者便将「种性」及「种子

     」视为同义语,从而认为瑜伽行派的佛性观,并不是持执众

     生皆有佛性的「唯一佛乘」的佛性观,而是执持「五性各别

     」的佛性观。这种对瑜伽行派的看,自然与上述的「种性」

     问题的了解有关。

      譬如,释印顺更因《瑜伽师地论》的「种性」义也具有

     「种子」义的缘故,因此认为,「瑜伽唯识学者,以种子来

     解说种性,与如来藏学不同。」(注44)释印顺在其《如

     来藏之研究》中也是从「有为法」的角度去谈唯识的种子义

     。他以「无漏功德有三乘差别,不同的无漏功德,从不同的

     种子生」这种立场去解释唯识的「种性」之「种子」义,而

     没有从众生的「佛性」即是成佛的「种子」这个角度去解释

     「种子」义,故在总结唯识学派的佛性义时便说︰种子是多

     种差别的,所以唯识学立「五性各别」,「三乘究竟」而不

     是唯一佛乘的。

      学者们既将毗昙及萨婆多等部的「三种」或「五类」的

     众生观,即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无着菩萨造,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大乘庄

     严经论》卷 3,页 604 下。

     43 昙无谶,《大般涅盘经》卷 27,页 523 下。

     44 释印顺,《如来藏之研究》,页 199-207。

 

 

              页45

 

     闻、缘觉、菩萨、无性、不定五种,都视为瑜伽行派佛性观

     中的众生分类法或佛性观,我们就不知道这些学者要如何处

     理《佛性论》中所记的瑜伽性派及毗昙和萨婆多等部之不同

     佛性观的问题。如果这些学者不认为《佛性论》中所记的「

     三种」或「五类」的众生分类法是毗昙及萨婆多等部的佛性

     观,而是瑜伽行派的佛性观,其结果,我们就完全无法读通

     《佛性论》。因为瑜伽行派在《佛性论》中所要破的「小乘

     执」,就会是自己的「执」。瑜伽行派是不会犯这种逻辑上

     的错误。如果唯识学派或瑜伽行派立的是「五种性」的佛性

     说,唯识学派的《佛性论》就不会在其〈破小乘执〉中破此

     「三种或五类」的佛性说,也不会在〈破小乘执〉的结论里

     说︰「若依道理,一切众生皆悉本有清净佛性。若永不得般

     涅盘者,无有是处。是故佛性决定本有,离有离无故。」

     (注45)释印顺所言的︰种子是多种差别的,所以唯识学

     立「五性各别」,「三乘究竟」而不是唯一佛乘的说法。可

     以说也是传统研究佛性思想的「种性」义之「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