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我们要考虑的政治因素作为其成为大乘的原因。我们所
见到的 Charles Eliot 及 Nalinaksha Dutt 的定义大乘的
方法,基本上就是依其等对大乘的印象所作的非常笼统的定
义法,都有「通说」大乘的发展现象,但却无法说明各大乘
时段的发展特征;在另一面,唐代义净的大乘定义则过于简
略,只能用于初期大乘时代,说明初期大乘的发展特征。
在大小乘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到了佛性论的发展时代
,我们也见到谓的「小乘」学派有「菩萨信仰」的现象。这
种现象是不是说明了《异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7 见拙作,《贵霜佛教政治传统与大乘佛教》。
页74
宗轮论》所记的佛教部派分裂的情形乃相当可靠,甚至接近
事实。照《异部宗轮论》作者世友的说法,《论》中所记的
十八部,包括萨婆多部,皆是由阿育王时代的初期两个大乘
部派,即大众部及上座部,分裂衍生出来。(注118)初
期大乘既已有「菩萨信仰」,《异部宗轮论》中所记的十八
个部派,如萨婆多部,会有「菩萨信仰」,甚至行菩萨法门
的事因此可以了解。由初期大乘衍生出来的十八部,如萨婆
多部,理应也被视为大乘学派。但由于大乘第二期的发展己
用大乘佛性信仰,即众生皆有佛性的信仰,作为定义大乘的
标准,这些由根本二部衍生出来的部派,因为执持不同的佛
性论之故,便被大乘学者如造《佛性论》的世亲打入小乘学
派,并认为其等不能再冠以大乘之名。由此可知,大乘一词
,在大乘的发展史上,是不能永远冠于一个学派,而大乘一
词也一直有其新的定义标准。为何世亲有如此大的权力及地
位能以其佛性信仰定义大乘,或区别大、小乘?从大乘佛性
论的发展与世亲所奠立的瑜伽行派有极密切的关系及从世亲
有助贵霜王发展新兴大乘佛教的史实来看,我们都知道,世
亲当时所发展的佛教乃是主流学派的佛教,而他则是从主流
学派的立场定义大乘,区分大、小乘。这就是笔者在上面所
说的,在定义大乘之际,我们尚须考虑该学派是否是主流学
派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小乘诸派在发展中
亦见有参与佛性论的讨论,并有自己的佛性观。在过去,我
们常认为小乘部派是不行菩萨道,也没有「菩萨信仰」,甚
至用「菩萨信仰」作为大、小乘分别的基准,这种想法需要
改正。
一直到今天,许多学者还是认为,留传下来的佛经,是
经过许多年代,甚至经过无数的手编撰而成。由于有这种看
法,今日研究《大般涅般经》的学者,在不知该《经》是如
何制造的情况之下,便理所当然的就经文的表面行文认为,
该《经》前分制作的时间较早,而且还是经过许多手编撰而
成。事实上,现代的学者,特别是研究文献学的佛教学者都
还是执持这种经文的编撰理论。如果执持这种理论而不考虑
经典制作背后的思想发展背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明白释
道生在佛性论的研究上为何会占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8 世友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译,《异部宗轮论》,页15
。
页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