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密教理论 >>

入菩萨行论广解(上)(27)

分享到:

惟发愿菩提心功德虽大,若不以修诸学处为心要,不能成佛,故应学菩萨行。如三摩地王经云:‘是故应以修行为心要,何以故?童子,若以修行为心要,无上圆满正觉不难成就故。’修次初卷亦云:‘如是发心之菩萨,知自调伏未调伏他,于自身施等修行,应勤加行。若不修行,不能成菩提也。’修行亦唯是受戒已,学所应学而已

 

壬二明方便般若别别而学不能成佛

 

成佛之道,须依无倒方便,依于倒误之道,任其如何励力,所求之果不可得故。仅唯无倒,支分不具,果亦不生,故应学于完全而又无倒之学处。彼复云何?如毗卢现净经云:‘秘密主一切智智,从悲心根本生,从菩提心因生,是依方便而到彼岸。’即是大悲心与世俗胜义二菩提心及施等波罗密也。

 

壬三释学所学之次第

 

受持愿菩提心已,先修欲学学处之欲心,次应受菩萨戒,次于学处应如法学。学处种类如经庄严论说,摄于六度,观待增上生,观待二利成就。利他一切种圆满成就,摄一切大乘,依一切种道或方便增上,观待三学,六度之数决定。此中复分六度之因,体性差别,名义及果。初因者,谓殊胜大乘种性,及内缘依止善知识,而缘大乘广大经藏,般若大悲所摄持之菩提心也。二体性者,布施体性谓善舍心及彼意乐发起之身语业。持戒体性者,谓断除害他为根本及唯为自利独求解脱之断心所摄持,安忍之体性者,谓于损恼及所生众苦安忍不动之心,及于法安住甚深胜解,精进体性者,谓为摄善法及饶益有情故,心现踊跃,及由彼发起三门业之发动。静虑之体性者,谓心于随一善所缘专注一境,般若之体性者,谓缘于胜义或世俗境于安立法最极分别也。第三差别者,布施中有法施财施无畏施,持戒中有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忍辱中有耐他怨害忍、安受众苦忍、谛察法忍。精进中有披甲精进、摄善法精进、饶益有情精进。静虑中有现法乐住静虑、成办功德静虑、饶益有情静虑。般若中有通达胜义般若通达世俗般若饶益有情般若。第四名义者,梵语拉那,言于所施物能舍,是布施义。梵语尸罗,言烦恼热恼能令清凉是律仪义。如是由定名之门能忍嗔忿故名忍辱。于胜法加行故名精进。持心故名静虑。通达胜义故名般若。第五所得果者,如云布施受用戒安乐等,体性及差别,如前广释,波罗蜜多道次广略二种应知,修行之理今当释。

 

辛二别义分二  壬一释论文  壬二出品名  初中分二  癸一广释修行之理  癸二结归应须实修非唯空言  初中分四  子一守护学处之方便为守护心  子二守护心之方便为守护正念知  子三以正念知守护心学行之理  子四学处完全圆满之支分  初中分三  丑一由守护心即能守护一切  丑二明其故  丑三励力守护其心  初中分三  寅一总明应守护心  寅二失坏心之罪过  寅三守护心之利益功德  今初

 

诸欲守护学处者 首须谨畏护其心

若于自心不防护 必不能护其学处

 

诸欲守护施等学处令不失坏者,于颠倒境应极谨慎防护其心令勿摇动,若从心散乱而不防护,能护其学处者决定无有也。

 

寅二失坏心之罪过

 

由于放纵心象故 能作无间大损恼

虽有狂象未调驯 所作损害犹逊此

 

若于颠倒境放纵心象,能致无间大患。通常狂醉难调之巨象,不能现世为患如此之甚,故应励力守护心也。

 

寅三守护心之功德分二  卯一总明  卯二广释  今初

 

若人常持正念绳 系自心象不暂舍

一切怖畏悉不生 一切众善在掌握

 

普于三门,悉以正念绳,于善所缘,牢系自心巨象,于现后世悉无一切怖畏,三十道次第一切善法,悉在掌握,故于善所缘,任何时中,不应失念也。

 

卯二广释

 

虎狼狮象爪牙铦 蚖蛇怨敌心怀毒

泥犁守者面狰狞 魔女空行夜叉等

但能系执于此心 彼等悉皆受拘系

但能调伏于此心 彼等悉皆受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