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碍即是福德因 云何说彼为障碍
忍辱之福,绝无谁何,能为损害,万一有之,即有忍辱福德,彼怨敌即是彼福德随行亲因,云何说彼为作障碍,于作饶益者说为障碍不应理也。
午二喻成
时至而来求乞者 不可说为施障碍
亦如和尚阿阇梨 不可说为出家碍
如有财物欢喜欲施之时,有乞者来求,非于施作障碍,亦如欲也家者,为也家之和尚阿阇梨,不应说为出家碍也。
巳三作应恭敬之境想分二 午一是生功德者故应恭敬 午二于大师应净信恭敬 初中分三 未一于我作大饶益 未二不观待意乐之饶益及不观待意乐之功德 未三视如大师 初中分三 申一难得殊胜福田 申二应于彼欢喜 申三于彼应作利益想 今初
较诸世间来乞者 作损恼者犹难得
以我若不损恼他 必无人来恼我故
忍辱福田,较布施福田尤为难得,于彼应生欢喜。世间作损害之福田,较来求乞者之福田尤为稀有,何以故?我不如是于彼作损恼,绝无人能以损恼报我故。
申二应于彼欢喜
如人无心未搜求 忽得家中大宝藏
得菩提道胜伴侣 倍应于彼生欢喜
彼殊胜忍辱福田,如人无心未加勤求,忽然家中发现宝藏,是我修忍辱菩提行之助伴,我于此怨敌,倍应以报恩心而生欢喜也。
申三于彼应作利益想
因彼及我起修行 后时成就忍辱果
应须于彼先回向 彼是我修忍因故
若由彼怨敌与我共同成就此忍辱,则二者皆属忍因,故忍辱所得之菩提果,应发愿先回向彼作损害者,如是怨敌,是我成就菩提之有力,忍辱因故。
未二不观待利益功德之心分三 申一无利益心不应便非供养境 申二有损害心不应便非供养境 申三故于作忍辱所缘缘者应供养 今初
若无令我修忍想 谓不应供彼怨敌
正法堪为修行因 于彼亦何须供养
若谓彼无令我想续成就忍辱之想,不应供养。然正法为成办善行之因,又何故供养,当亦不应供养,无令生善之想故。
申二有损害心不应便非供养境
若谓彼有损害心 不应供养彼怨敌
勤求饶益如医师 于彼云何修忍辱
或谓此不相同,彼怨敌于我有损害心故不应供养。若彼犹如医师,惟勤求利益安乐,即非所忍之境,我云何于彼修耐他怨害忍,故于作损害者应欢喜也。
申三故于作忍辱所缘缘者应供养
故依极恶嗔害心 方能生起忍辱行
惟此是修忍辱因 堪受供养如法宝
依利益心,忍辱不能圆满,依极重嗔心所作损害,方能生起忍辱,故惟彼作损害者,是忍辱因,虽无利益心亦应供养如法宝也。
未三视如大师分二 申一广说 申二摄义 初中分三 酉一经云有情与佛福田相等 酉二理成 酉三释难 今初